昆山高新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结合《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聚焦社区、集宿区等青年集聚地,试点在齐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党群服务点开展“青年夜校”项目建设,推动“青年夜校”成为党群服务阵地延伸功能、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坚持“需”为基础,“提”阵地温度。以党建引领“1+N+X”(1个党群服务阵地、N类社会资源联动、X项精准服务供给)为工作方法,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链匹配机制。党组织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形式发放调研问卷1000余份,收集青年诉求50余条,形成“职业技能提升、文化艺术涵养、生活美学体验”三大课程体系,开设AI技术应用、职业发展、实用技能等6类硬核课程,创新绘画手作、心理沙龙等4门柔性课程,推出“理论授课+现场实训”双轨教学模式。自项目运行以来,累计开展课程100余场次,覆盖青年群体1500余人次,课程满意度达99.5%,青年群体社区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下班后到党群服务阵地上课”已然成为“高新”青年新时尚,阵地温度持续转化为幸福生活的“可感刻度”。
坚持“联”为手段,“聚”多方合力。统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力量,形成“党群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通过党建共建、团建联建等方式,引入全球数字创新港、清越科技、福伊特等党组织优质资源,邀请行业“大咖”、“非遗”传承人等党员骨干担任导师,为青年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积极搭建“党群服务+青年成长”双向互动平台,形成“党建引领、群团助力、社会参与”的合力效应。目前,已吸引20余家党组织参与共建,累计投入师资、场地等资源50余项,构建起“需求共商、资源共筹、成果共享”的协作生态,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青年成长成才、服务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治”为导向,“激”内生动力。党组织充分发挥夜校这一优质载体作用,着力从优秀青年中孵化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精准排查学员中的党员,成功摸排党员近10名。通过组建“夜校先锋”行动支部、“海棠先锋”志愿队,发动青年党员带头参与社区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治理实践,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实战经验”。齐贤社区30余名夜校青年党员群众主动认领“垃圾分类督导员”等岗位,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20余次。依托夜校平台孵化“先锋议事会”,由党组织牵头组织党员与青年围绕社区治理难点、民生痛点开展专题研讨,形成“共享停车位优化”等可行性建议12条,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被充分激活,实现了党群服务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昆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