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多岁的陈静(化名)一脸愁容地走进无锡市梁溪区司法局山北司法所所长、山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张建强的办公室。原来,陈静的儿子上班时摔伤骨折,一直在家休息,企业对其不闻不问,工伤不予认定,医保也走不通。陈静找到张建强,向他倒起苦水。张建强安抚道,“医保报销时间不急,让孩子安心养伤。等伤养好,我约双方坐下来解决问题。”聊了一个小时,陈静安心回了家:“路明了,气也顺了。”
张建强自2015年从事司法工作以来,牵头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无一起因调处不公而引发矛盾激化。去年10月,张建强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张建强曾是一名调解门外汉。2012年底,他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社区挂职副书记。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他来说,如何跟群众打好交道、如何化解矛盾,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考题。
“不懂就学,从点滴学起,边学边干。”张建强告诉记者,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工作中主动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请教,努力做一名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
通过一番努力,张建强先后参与解决独居老人冬季使用取暖器不当引发火灾,导致周边邻居财产损失赔偿纠纷;顶楼住户燃气灶具老化导致燃气爆燃,楼顶被掀,周边邻居财产损失赔偿纠纷;老新村改造过程中因施工队拆除违章搭建引发纠纷等一系列矛盾纠纷,每一起纠纷都成为张建强实战练兵的机会。
随着调解经验不断丰富,他从社区调动到司法所,在工作中摸索、总结、思考、创新。“亲戚常来往,邻里少结怨”“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这些成了张建强的“口头禅”。
宋青(化名)是山北街道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工作时间突发心梗,酒店第一时间拨打120将他送到医院抢救,但未能抢救成功。宋青去世后,其丈夫认为酒店应承担责任到酒店讨要说法,面对情绪激动的家属,酒店向司法所请求帮助。
张建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当事人家属,同时了解事件经过。在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张建强和当事人家属调看酒店监控录像,还原事发全过程。之后,张建强用3天时间厘清事实、耐心劝解,引导当事人依法合理表达诉求,促成酒店支付适当补偿金,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多年来,无论是工资纠纷、赡养纠纷、债务纠纷,还是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张建强坚持能调尽调、应调尽调,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
张建强的调解自带柔性,却看重法、理二字。去年10月,居民王旭(化名)的轿车被楼上住户家阳台掉落的玻璃砸坏,王旭多次交涉无果,向法院起诉前先来到司法所咨询起诉事宜。张建强了解情况后发现车主损失并不大,就建议双方进行调解。随后,张建强实地查看车辆停放位置,发现楼上住户并非不愿赔偿,而是王旭把车停在非机动车车道,也负有一定责任,于是阐明《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的有关规定,为双方划清责任,最终促成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定分止争不是‘和稀泥’,而是有学问在里面。”张建强说,他把自己比作裁判,有责任厘清纠纷的事实逻辑和法律关系,明理析法、以情服人,同时要善于把控现场节奏,从而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他摸索出一套理法结合、既稳又快的调解门道:一是明“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当事人背景经历和当地风俗习惯以理明人,通过讲道理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二是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以法服人;三是保“稳”,要站在当事人角度稳住其情绪,避免矛盾升级;四是抢“快”,尽快找到争议焦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协商”或者“背靠背协调”,以最快速度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经过反复检验,他的“理、法、稳、快”四字经成为日常矛盾纠纷化解的“金口诀”。
24小时待机,只要群众有诉求,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寒来暑往,穿梭在人群中,宣传法律知识、宣讲政策法规;面对任何一个求助的群众,从不说“不”……张建强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尽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只要群众认可,付出再多也值得!”看着争执中的人们握手言和,张建强内心无比满足。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