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扬州—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上,6个涉及电子化学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项目成功签约,“水韵扬州”与“花园狮城”成功实现跨国联动。江苏扬州市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干部队伍,促进了许多跨越山海的“牵手”。
近年来,扬州通过构建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立体化的培养环境、正能量的干事环境,不断提升干部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干事创业的本领。
理念先行营造生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必修课,围绕“树立开放理念”“开放型经济抓什么、怎么抓”等核心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提升识变、应变、求变能力。立足优势,搭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欧(扬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多个对外开放载体,密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政策包,从平台搭建到人文交流,系统性布局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真是受益匪浅,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积极推动扬州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听完“机关大讲堂”的《解码大国外交“方程式”》课程,市商务局干部深有感触。缺什么补什么,全市设立“科技讲坛”,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行业大咖解读科技发展的国际趋势,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提供国际视角。实施“名城·名校”干部专项培训,连续4年在中央党校举办扬州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并组织干部赴开放前沿地区“充电”。
实践是最好课堂,扬州将开放前沿作为“练兵场”,动态保持200余名干部下沉产业一线、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定期选派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省级机关跟班学习,鼓励他们聚焦跨境合作、数字经济等新领域,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在解决难点堵点中填补知识空白、增强实战能力。定向选派干部参与重点招商活动30余场,在对外开放的重大活动一线锻炼成长。
“我们把开放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硬指标,让干得好的登台亮相,干得差的浮出水面。”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设置考核加分项的同时,市委组织部常态化深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线察访研判干部实绩,对实绩突出的干部,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上予以倾斜。此外,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风险报备、审慎问责、澄清正名等机制规范有序运行,鼓励干部放开手脚闯新路。
(扬组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