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位置摆得低一点,把群众的地位抬得高一些,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上,大胆干事、积极进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深受宋国三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为人处世恭谨低调。为惕厉自儆、教育儿孙,正考父特意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伛恭于偻,俯更恭于伛,三个动词展现出正考父官位越高越恭敬的情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三命而俯”的典故,告诫领导干部要像正考父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位置放低,少些自满,多些干劲,强调“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面向新未来,我们要发扬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当李自成”的警示依旧深刻,“两个务必”更是全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要持续增强忧患意识,继续前进、接续奋斗。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把自己的位置摆得低一点,把群众的地位抬得高一些,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上,大胆干事、积极进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揆诸现实,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习气严重,随着职务提升,不仅排场越来越大,心态也逐渐飘浮,把岗位当作耍特权的“舞台”,把分管领域当“私人领地”,吃住讲排场、穿戴比阔气,甚至搞特殊、耍特权,对待群众简单粗暴,对待同志盛气凌人,面对复杂问题却缺乏担当、束手无策。此类作风若蔓延开来,不仅会影响事业发展,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背离党的宗旨,辜负人民期待,必须引以为戒,坚决纠治。
古语云,“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谦虚就有空间接受教育,从而受益无穷。常言道,能担大事的人,一定不是那种气满自盛的人,而是时刻保持谦逊,有气度的人。要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能力地位,持有积极自信的态度,学会讷于言敏于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为人谦逊是懂分寸、不张扬,不是唯唯诺诺、畏畏缩缩,而是关键时顶得上靠得住。党员干部要保持事不避难、义不避责的精气神,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能抗硬活、能打硬仗,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打开事业新局面。
(冯俊岐 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