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擦亮政绩的为民底色

2025年09月12日 12: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建劳民伤财的“政绩盆景”,让每项政策、每个项目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政绩的“含金量”

  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政绩不是涂脂抹粉的“政绩盆景”,更非自弹自唱的“政绩独角戏”,容不得半点“美颜”,唯有回归实干本质,才能还原其真实纯粹的为民底色。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实干导向,为群众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当前,政绩观错位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热衷于“包装政绩”,将精力花在汇报材料的美化、数据表格的修饰上,追求“表面光鲜”;有的沉迷于“速成政绩”,大干快上“短平快”项目,忽视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还有的陷入“政绩攀比”,盲目追求排名位次,导致资源错配、重复建设。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绩为谁而树”的认识偏差,将个人升迁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

  让政绩回归真实,关键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民为本定标尺。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建劳民伤财的“政绩盆景”,让每项政策、每个项目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政绩的“含金量”。以实为基谋长远。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立足当前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又着眼长远夯实发展根基,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等领域深耕细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推动可持续发展,让“潜绩”在时间沉淀中转化为“显绩”。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注重“群众口碑”“实地成效”,建立“显绩”与“潜绩”动态评估机制,让“潜绩”浮出水面,让“泡沫政绩”现出原形。

  造福人民的实绩,是初心如磐的生动写照,是使命在肩的实践担当。党员干部当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常思“政绩为谁而树”,常问“发展因何而兴”,常省“群众是否满意”,在为民服务中褪去浮华、回归本真,以政绩之“真”换群众之“心”,以发展之“实”筑执政之基,让为民造福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宋国兴 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