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青年“乡村合伙人”培育行动现场推进暨镇江市“青村合伙”供需对接活动在句容举办。为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句容市创新推出“6+1”青创集共建合伙计划,拿出87.8万平方米农村闲置资源“腾笼引凤”,重点招引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乡村运营等方面青年“新农人”来句创业追梦。
近年来,句容市将“新农人”引进培养工程作为“一把手”领办人才工作“关键任务”,创新实施“新农人”培育“新禾计划”,一体推进“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推动“新农人”队伍逐步壮大、素质稳步提升、作用持续彰显。截至目前,全市动态入库“新农人”354人,培育国家级“新农人”代表16人,省级、市级“新农人”代表125人,形成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为头雁,华梦丽、张奎峰、郁宝峰等省级以上“新农人”代表为群雁的“新农人”雁阵。
筑巢引凤,让“新农人”脱颖而出
围绕“新农人”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句容市积极探索“活动引才”“赛事引才”等多元引才模式,鼓励更多青年创业人才、返乡大学生、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群体到乡村大展身手。
“我们的项目主要是为公共区域草坪、城市绿化草坪以及运动场草坪有害生物实施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且低耗时的专业性诊断鉴定技术服务。”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获奖选手孔艺璇说道。为加大“新农人”引进力度,句容市连续两年举办“新农人”创业大赛,累计吸引80余个项目参赛,扶持获奖项目19个,给予扶持资金150余万元。
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句容市持续拓展“新农人”招引渠道,将农业人才纳入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六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人才图谱,深入实施“福地英才”计划,重点支持农业领域人才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十四五”期间,共有16名农业人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获得1300万元人才项目资金支持。
厚植沃土,让“新农人”蓬勃生长
“这种农民给农民的‘手把手’教,比教室里学得更快,希望这样的‘田间课堂’能经常开展,多邀请一些‘田秀才’帮助我们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在位于句容市白兔镇的张奎峰乡土人才讲习所内,草莓种植户们在培训结束后表示。
句容市把强化“新农人”培育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以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系统开展“新农人”培育工程,通过建立“亚夫团队工作室”、成立亚夫“新农人”学院、打造“新农人”培训云课堂、实施“新农英才”选拔培养计划等举措,先后建立乡土人才讲习所12个,评选“兴农科研英才、发展经营标兵、富民技术能手”61个,累计服务100余家合作社45万农民。
为发挥本土涉农高校院所人才优势,句容市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建立“博士服务团”工作机制,选派一批博士人才赴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帮扶、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进一步帮助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
头雁领航,让“新农人”逐梦沃野
“一花独放不是春”,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农人”才能让农业农村迸发更多生机活力。句容市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优化用人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和引导更多有头脑、有远见、有闯劲的“新农人”投入乡村振兴大方阵中。
在句容市蔡门村,“新农人”村支书袁佳被大家亲切称为“玉米书记”,自2024年上任以来,袁佳积极推行“科技+基地”技术模式,依托省农科院专家指导,组建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大力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0万元。
“吸纳优秀‘新农人’加入党组织,把优秀‘新农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干部中的‘新农人’培养成主干,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句容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近三年,句容市共吸纳发展“新农人”入党30人,培养优秀“新农人”为村“两委”干部15人,吸纳18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新农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
营造生态,让“新农人”安营扎寨
走进如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冻干机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在将一筐筐新鲜果蔬倒在操作台上,分拣、清洗、沥水、冷冻、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公司创始人吴俊峰笑着表示:“随着订单的增加我们也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前不久我向句容市农商行申请贷款30万元,没想到不到一周就到账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我们将优化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作为重点任务,创新推出‘新农领航贷’信贷产品,为有资金需求的‘新农人’提供最高1000万元、最长期限5年的贷款额度,累计为54户‘新农人’发放贷款4800万元,有效缓解了‘新农人’融资压力。”句容市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助力“新农人”生产经营发展走上“快车道”,句容市将“新农人”纳入全市人才库,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按规定给予创新创业、金融扶持、安居保障等一系列支持,全力解决“新农人”后顾之忧。同时,句容市还成立了“新农人”创业共富联盟,制定联盟章程,为“新农人”提供产业发展、政策咨询、交流培训等精准帮扶和高效服务,助推“新农人”抱团发展,形成共富合力。(许恒 孙瑶)